医生论文发表尿微量白蛋白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作用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5-05-08 15:34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医生论文发表 期刊推荐 《临床骨科杂志》 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该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
医生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临床骨科杂志》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该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骨科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注重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读性强。
摘要 目的: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肾脏是高血压病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脏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通过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尿微量白蛋白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病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每年都快速地增加,如果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肾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而在高血压肾病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也没有特异性,使得其发现一般均较晚,导致治疗效果差。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做到早期发现肾脏受损,然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大大延缓患者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病情。在目前临床中,用于诊断高血压肾病的最常用的指标是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患者肾脏的早期损害,并且,即使这些检测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有些患者也早已发生了微量白蛋白尿。对于这种隐匿的肾脏损害,在以往的检查手段中,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容易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目前,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诊断早期的肾脏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灵敏度较高。
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及形成机制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白蛋白呈亚临床性升高,而尿常规检查蛋白为阴性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有3~4 nm的微孔,并且在膜上具有一层负电荷,使得基底膜具有两种屏障功能,既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在这两个屏障的作用下,血浆中的一些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很难通过。在血浆中,自蛋白是含量最高的一种蛋白质,平均44 g/L,相对分子量66 000,半径约3.6 nm,它在血流流经肾脏时,不易通过基底膜的孔径屏障,此外,白蛋白的PI是4.7,而正常血浆的pH值是7.4,在血浆中,白蛋白带有负电荷,所以导致其不易通过基底膜的电荷屏障。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接受心输出量的25%,每24 h约有70kg白蛋白通过肾脏,而由于上诉两项原因的存在,使得白蛋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是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据研究报告,其滤过系数仅0.000 2,原尿中的白蛋白(每天约14 g),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每天的排出量约10~30mg。每天正常人体滤过14 g白蛋白,加上少量小分子量蛋白质(B2微球蛋白等),就已经使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达到了最大程度的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任何一种蛋白质的滤过增加,原尿中含量增多,则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在竞争性重吸收抑制的作用下,使白蛋白排出量增多。临床上,一旦出现人球毛细血管压升高、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电荷屏障作用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及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增多等时,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都会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几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严重。肾脏病变,但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隐匿,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异常。张新春等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监测与对照组(健康人)对比,结果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发病率高,定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对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重要诊断价值。胡建强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进行监测,与对照组(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I期高血压患者66例尿a1-MG、尿MA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对照组结果一致。Ⅱ期高血压患者65例尿a 1-MG与尿MA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基本正常。Ⅲ期高血压患者68例尿a1-MG、mALB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有明显价值。尿a-MG、MA含量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性损伤,较其他肾功能检测指标更灵敏。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MA是明显增高的,这可能和收缩压具有较大的关系,并且,它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在高血压的早期,有些患者已发生肾脏的轻微损害,此时检测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往往结果是阴性的,不能准确检出患者的肾脏损害和程度,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应该只检测尿蛋白定性作为高血压肾病的早期筛查指标,在检测尿蛋白的同时,应该检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的判断,以提高检出率,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发生MA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促进白蛋白穿过基底膜所致。其次,MA的分子量69 KD,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但高血压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也常累及到肾血管,使肾小球滤过膜损害,通透性强,MA排出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MA,对发现早期肾损害有重要诊断价值。
小结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及社会逐步向老龄化发展,使高血压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肾脏是高血压病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由于早期靶器官的病变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发现肾损害,及时治疗可减缓肾脏病变的发展过程,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变,尿MA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指标,在临床蛋白尿出现前即可检测到MA的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出现MA主要原因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管对滤过的白蛋白重吸收减少所致。所以,高血压病患者检测血BUN、Cr正常时,还应考虑做尿MA检测,因为尿MA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早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肾损伤,及早做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一级预防,高血压患者均应在临床肾病出现之前做尿MA测定。因此,MA对诊断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和预防患者肾脏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