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论文范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5-05-08 15:35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推荐杂志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为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临床心电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始于1992年,以从事心血管病诊疗和心电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面向全国发行
医学期刊论文发表推荐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临床心电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始于1992年,以从事心血管病诊疗和心电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面向全国发行,现读者群遍布全国各地。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心电学密切结合临床,适合各层次各科医师、心电工作者阅读。主要刊登心电图和心电生理研究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为内容的论著和文章。
摘要 目的:探讨10年间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2004-2013年选择初诊病例骨髓穿刺标本,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分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004年血液系统疾病51例,排在前几位的疾病类型:缺铁性贫血10例(19.61%),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13.72%),特发血小板减少型紫癜4例(7.8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7.84%),急性白血病3例(5.88%);2007年血液系统疾病73例,排在前几位的疾病类型:缺铁性贫血13例(17.81%),巨幼细胞性贫血13例(17.8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8.22%),多发性骨髓瘤5例(6.85%),血小板增多症5例(6.85%),急性白血病3例(4.11%)。结论:就诊患者10年间血液系统疾病病例、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对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趋势以及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血液病,贫血分型
本文初步探讨10年间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变化,2004-2013年我院送选的初诊病例骨髓穿刺标本,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频数的录入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送选的初诊病例骨髓穿刺标本,进行形态学分型,其中,2004年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89岁,平均47.6岁;2013年73例,男39例,女34例,年龄2~87岁,平均45.3岁。
方法:所有病例经瑞氏及姬姆萨染色,按《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细胞学检查对病例做出骨髓学诊断。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对资料进入录入和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按诊断的结果对其频数和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送选确诊的51例标本中,血液病病例39例(76.47%),其中,排在前几位的血液病分别是:缺铁性贫血10例(19.61%),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13.72%),特发血小板减少型紫癜4例(7.8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7.84%),急性白血病3例(5.88%);2013年送选确诊的73例标本中,血液病病例62例(84.92%),其中,排在前几位的血液病分别是:缺铁性贫血13例(17.81%),巨幼细胞性贫血13例(17.8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8.22%),多发性骨髓瘤5例(6.85%),血小板增多症5例(6.85%),急性白血病3例(4.11%),见表1。
讨论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基础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合免疫分型以及化学染色等方法对结果做出明确诊断。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就诊患者,结果显示,2004-2013年骨髓穿刺病例数从51例增加到73例,增幅较为明显,研究的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即骨髓穿刺病例数在随着年份的增长在不断的增加。可能的原因:随着医疗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患者选择到我院治疗;人口密度的增加可能也是病例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血液病病例数从2004年的39例(76.47%)增加到2013年的62例(84.92%)。比较发现,急性白血病未定型从0例增加到3例,可能的原因:白血病的确诊较为困难,以前采用的细胞化学染色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导致确诊病例数偏低,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免疫表型检测方法的出现,提高了白血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世界卫生组织将作为白血病判断标准之一的原始细胞百分比标准降低,可能也是导致十年间白血病病例及结构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原因。
贫血的例数(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和感染性贫血)从2004年的24例增加到2013年38例,增幅较为明显,主要的贫血类型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一致,即缺铁性贫血是发病率高于其他贫血类型,而铁元素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可能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方法的改良,营养成分损失较为严重,导致铁元素的摄入减少,出现缺铁性贫血。
其他在10年间变化较大的病例类型有感染骨髓象从5例降为0例,血小板增多症从1例增加为5例,多发性骨髓瘤从1例增加多5例,反应骨髓象从0例增加到4例。原因可能为:对于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骼疼痛、瘀斑、发热以及症状改变的患者,临床上常通过筛查及有针对性的检查对病例进行确诊,导致一些非血液病如反应骨髓象病例增多。
综上所述,我院就诊患者10年间血液系统疾病病例、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的结果对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趋势以及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