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学论坛杂志投稿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435例回顾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21 15:38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基层医学实际,研究我国基层医学资源理论,探索基层医学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客观规律,总结交流 基层医学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报道专题研究成果,繁荣学术、沟 通信 息、指导工作,为基层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基层医学实际,研究我国基层医学资源理论,探索基层医学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客观规律,总结交流 基层医学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报道专题研究成果,繁荣学术、沟通信息、指导工作,为基层医学发展服务,为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立足基层医学 政策,传递医药发展信息,传播医药科技知识,交流药品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和药学成果。
[摘要]目的:总结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在新疆的发病特点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3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35例颌面部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在回顾性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在南疆地区多发。结论:因新疆为多民族居住地区,故民族比例为少数民族患结核的概率比汉族患结核病的概率稍高,从中我们可发现发病原因为经济条件差,移居率高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并且外科手术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颌面部,颈部
结核病在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4,是单个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1/3的人口被认为是感染了结核杆菌,每年约有2 000 000人由于肺结核而死亡[1-2],肺外结核通常呈现在头颈部[3]。本研究抽取了在2002-2013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科确诊的435例颌面部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了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在新疆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地区分布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科确诊的435例(男171例,女264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发病年龄9个月~82岁,平均41岁。其中0~10岁 35例,11~20岁 58例,21~30岁 84例,31~40岁 99例,41~50岁 66例,51~60岁 43例,61~70岁 36例,71~80岁 11例,81~90岁2例等。主要临床表现为颌面颈部无痛性结节性肿块。病史1个月~5.8年,平均5.3个月。有276例南疆地区患者和159例北疆地区患者。435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行肿物局部切除,淋巴结清扫,抗痨治疗半年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有41例复发。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结核,出现发热,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2 结果
435例颌核面颈部淋巴结结患者中64%(276/435)颌面颈部结核患者是南疆地区人 (67例喀什地区患者、75例和田地区患者、44例阿克苏地区患者、36例阿图什地区患者、21例吐鲁番地区患者、18例库尔勒地区患者)。其余患者由36%(159/435)北疆地区(34例伊犁地区,13例塔城地区,19例阿勒泰地区,10例博乐地区,11例克拉玛依地区,60例乌鲁木齐地区),其中有206例汉族患者,173例维吾尔族患者,32例哈萨克族患者及24例其他少数民族患者(如图1)。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1:2 (男171例,女264例)。年龄0~92岁,平均年龄36岁,整个年龄段分布如图2[5]。
本次研究可以观察到,2002-2013年的435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趋势呈正态分布,即2007-2008年为患病高峰(如图3)。
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435例病例中,大部分为单纯的颌面部或颈部结核。65例患者合并单纯肺结核,48例患者同时出现多脏器结核。全身症状出现在14.3%(62/435)的患者,其中有14例为儿童。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发热、盗汗,乏力或体重减轻(见表1)。与结核病接触史在5.75%(25/435)左右。完成抗结核治疗1~10年。
颈部是全身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最常见部位,由于头颈部及胸腹腔肿瘤均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所以要区分是转移癌还是结核,这在诊断中致为重要[6]。颈部淋巴结结核大部分是沿颈部大血管成串、成簇出现,以颈后三角、颌下区、下颈部、颏下及上颈部 3 个区域为主,第1种最常见,其比例为53.6.%[7]。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有86%(375/435)的病例。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病部位分为两个区域即上颈部和下颈部。61%(265/435)为上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9%(110/435)为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33例患者呈现颈部结核性脓肿改变,可表现为:①局部结节肿硬如核,无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年;②初期为成串或单个的结节,较光滑、 活动度尚可,以后可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可破溃并形成窦道,经久不愈;③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创面肉芽不健康;④结核中毒症状:疲乏、食欲不振、潮热、盗汗、消瘦;⑤部分患者可有肺结核病史;⑥结核菌素(PPD)试验、穿刺细胞学、肿物超声检查、胸部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⑦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8]。第2常见的感染是唾液腺。33%(144/435)为颌下腺和腮腺结核。7%(34/435)为颏下淋巴结结核。13例患者出现颌面部结核性脓肿改变(见表2~3)。
多年来,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9],笔者对这435例颌面颈部结核病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抗痨治疗,颈部淋巴结清扫,活检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见表4),其中活检+抗痨治疗1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复发,局部切除+抗痨治疗238例患者中11例复发,局部淋巴结清扫+抗痨治疗11例患者及局部淋巴结清扫的2例患者中无复发,单纯肿物切除29例患者中有3例复发,单纯抗痨治疗的34例患者中7例复发,无任何治疗3例患者。鲁付荣等认为,淋巴结结核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肿块暂无脓肿是手术的最佳时机,已形成冷脓肿者尽快行病灶清除术,以防脓肿破溃。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术后行正规化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手术切口美观,复发率低,安全可行[10]。
3 讨论
新疆是多名族聚集的地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塔塔尔组等。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新疆居住的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病率,即汉族206例,维吾尔族173例,哈萨克族32例,其他少数民族24例。 头部和颈部结核在新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它在新疆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诊断通常是未知的。这项回顾性分析主要强调了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和多样的表现。综上所述,这种分析将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来评估各种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为目标[11]。为了更明确的研究到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在新疆的发病趋势,本次分析证实,颌面部和颈部结核病在新疆仍是一项常见病,特别是在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结核病流行的地区。
结核病在新疆高发的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及点:寄共存的艾滋病毒感染;多药耐药性,未能遵守治疗,环境气候因素,经济贫困及移居等多种因素。最后总结了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在新疆的几个发病特点,即:①多发生在青壮年,本研究中21~40岁患者占42.1%;②病程多在数月至1年,本研究中该病程者占69.66%;③颌面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在颌下腺及腮腺占33%。颈部淋巴结肿大早期症状不典型,尤其全身症状不明显 ,往往不易与炎症、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癌等相鉴别[12]。颌面颈部淋巴结核在诊断时,应全面细致的检查,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头颈部淋巴结炎:多由口腔、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引起,就诊时与结节型淋巴结核不易区分;②慢性颌下腺炎:该病病程迁延后可使腺实质萎缩,代之以纤维组织,阻塞症状消失,口腔检查颌下腺导管口慢性充血,触诊时可触及索状硬物;③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该病的发病年龄在50~60 岁且病程较长;④转移性癌:多为口咽鼻等处恶性瘤转移至淋巴结,其质硬、活动差,尤其中老年人应引起重视[13]。
总之,现在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可能不会像以前认为的那样罕见。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尤其是伤口愈合缓慢,未确诊的颈部肿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14]。
[参考文献]
[1]Mcallister KA, Macgregor FB.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 the head and neck[J];Laryngol Otol,2011, 125(3):603-607.
[2]于鸿滨,李永生;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2):38-42.
[3]金虎日,车成日.脓肿型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治[J].当代医学,2013,19 (4):15-17.
[4]王刚,凯撒尔・吾甫尔,周旭东.外科治疗116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I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45-46.
[5]蒋志斌,池景瑜,郝智.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1):23-26.
[6]Kinzer S, PIeiIIer J, Becker S, et al. Severe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 and media stinitis of odontogenic origin; clinical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Acta Otolaryngol,2009,129(1):62-70.
[7]吴常青. 病灶清除术治疗颈淋巴结核3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 19(4):43-45.
[8]Lim YC,Choi EC,Yoon YH,et a1.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J]. Br J Surg,2009,96(3):253-257.
[9]陈立东. 98例颈淋巴结结合疗效分析及治疗模式的探究[J].医药与保健,2010, 18(4):120-122.
[10]娄志鸿. 原发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诊疗体会[J]. 医药论坛杂志,2012,33(4):105-106.
[11]S. Vaid, Y.Y.P. Lee,S.Rawat, A. Luthra, D. Shah, A.T. Ahuja;Tuberculosis in the head and neckda forgotten differential diagnosis[J].Clinical Radiology ,2010,65(1):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