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论文住院精神患者的安全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4-11-23 14:38所属分类:精神医学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精神医学论文 期刊推荐 《实用全科医学》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 疗卫生方针政策,坚持立足全科,注重实用;普及全科医学知
精神医学学术咨询期刊推荐 《实用全科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 疗卫生方针政策,坚持“立足全科,注重实用”;普及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
摘要:加强住院精神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有效治疗精神患者的重要前提。结合我院开办精神病科1年来的管护实践,我们认为,抓好对精神患者的五防(即"人防、物防、技防、药防与心防")管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安全,管理
伴随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人际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精神病患现象在我国逐年呈多发频发趋势。受精神卫生专业医院资源有限的制约,加上社会个体健康意识的不断觉醒,精神病患者被"主动"求医的大量增加,"资源不足"与"患者剧增"的矛盾,客观成为精神疾病防治的严峻现实。
在此背景下,如何积极顺应疾病防治领域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加大社会个体精神疾病的防治力度,促进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客观构成了我国社会一般医院必须应对的难点课题。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国家已明确要求或倡导具备相应等级与资质的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心理卫生防治专科。不少地方也积极开展了治疗探索。可以预期,地方医院开设精神专科的现象将逐渐普及。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不同于一般疾病患者,这类人中除了可能患有一般人的生理疾病外,更主要是大脑思维已不同程度地区别于正常人。在变异思维的支配下,其生活目标、行事方式、情绪体现等等都与常人显得不同,并朝着"消极性、厌世性、破坏性"维度"堕落"。面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对于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而言,由于没有专业经验与知识,这无疑是道全新的难题。不仅如此,如何首先安全掌控他们,对他们的安全加强管理,显然更是首要之责。
下面,笔者结合我院开办精神病科一年来的管护实践,谈谈如何首先抓好精神患者的安全管理。我们认为,针对精神患者易出走、跳楼、自残自杀、伤人、毁物等特点,切实抓好五防管理(即"人防、物防、技防、药防与心防")十分重要。具体介绍如下。
1抓好人防,关键要落实三维管控
抓好人防管理,一是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巡查力度。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因此,护理部及科室首先要从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制定行之有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着手,强化纪律,加大宣传,落实查处,促进每名医护人员到岗尽责,确保安全。刚开科时,护士长更要主动监督检查重点患者的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几个重点部位(门口、窗口、楼梯口、厕所、水房) 、几个重点时段(开饭时、做检查时、发药时、探视时、工娱疗时)的防护管理工作。要建立工作差错疏忽登记考核制度,有效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另外,针对夜间医护人员相对较少,管理患者比较困难,而患者又易选择在夜深人静之时采取自杀、出走等行动特点,要严格执行夜班护士双岗制度,不允许坐办公室,不允许睡觉,必须坚持走廊坐班制,认真检查患者是否真正入睡,尤其要加强对厕所、洗漱间等较隐蔽场所的巡视防范,确保患者的一举一动都应在严密的监护之下 [1]。只有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1.1发挥患者家属的陪护力量 针对目前医患矛盾紧张复杂的外部社情,特别是精神患者自制力较差的现实,为防范患者出现意外事件后引发医疗纠纷,对家属提出明确的陪护要求十分重要。医院应与家属做好沟通,签定24 h陪护协议,督促家属落实看护责任,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可避免出现意外后,家属将责任全部推给医院。
1.2落实精神病区的保安力量 在开设精神病科时,建议在精神病房区设置专门通道,在入口处设立保安室,安排专职的保安力量,专门甄别与防范精神患者私自走出治疗区,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利用保安力量约束患者病发时的伤人毁物行为。除此之外,应将冲动或易激惹的患者分开居住与活动,对有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不安排在小病房单独居住;对有外走逃跑危险的患者要注意门窗钥匙的安全管理。以此突出重点,强化监控,确保安全。
2抓好物防,关键要清除致伤物品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严格落实1次/w安全大检查及每日安全小检查。仔细检查患者床单、床头柜内、被褥、枕头底下及患者衣袋是否藏有危险物品,如小刀、剪、玻璃器皿、绳子、砖、土块、针、钉等及药品;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安全,门、窗有无松动、破损等,及时发现及时修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家属探视送来的食品、物品要严格检查 ,禁止玻璃瓶装类饮料及食品带入病房;病房内清洁卫生工具要妥善放置,碗筷随时清点集中管理,禁止患者私自保管;对新入院患者严禁将随身危险物品如皮带、皮鞋、项链、戒指、耳环、钥匙、指甲剪等带入病房,已带入的应责成家属带回,以消除危险隐患,防患于未然。在日常检查时,要坚持早中晚3次仔细检查。要严格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不仅如此,所有精神病区的窗户外层都要安装防护网。
3抓好技防,重在落实24 h监控
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是各级医院普遍存在的现实。在此情形下,科室无论是白班,特别是晚班对患者巡视不力就在所难免。由于患者可能随时发病,伤人毁物,因此,强化防控十分必要。为弥补这一不足,在病区特别是病房,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就十分必要。引用电子监控设施,既可以弥补巡视漏点,又可以提高监控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更可以形成证据保护。从运行实践看,将电子监控大屏安置在精神病区保安室更为合理。监控任务主要由保安室负责。与此同时,保安室应与护士工作台联网,建立报警互动装置。
4抓好药防,重在提高防控预期性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精神病,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症治疗应尽早进行,以减轻或缓解病症,控制精神病症状。特别是对受幻觉、妄想支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抓紧诊治,坚持长期治疗、避免激惹[2]。药物治疗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用药治疗制度 ,密切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做好说服、解释、劝导等心理护理工作 ,加强服药监护 ,除坚持做到"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以外,要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举止、动作、表现,对服药后患者神色改变、表情不自然者留置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患者将药服下后再让其离开,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药物效果,以达到尽快控制病情,防止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发生。要尽力避免用药不及时、不对症或不到位,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危险性事件。一旦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病情发作,为防冲动伤人毁物,应尽早给予约束保护,并定时更换体位和约束部位,注意观察,防止保护带脱落或被其他患者解开造成患者冲动或自缢的严重后果。
5抓好心防,重在要了解致病诱因
管控好精神病患者,防范他们发生意外情况,采取上述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很显然,这些措施都是被动的,治标式的,而非进功性的,治本式的。对精神病患者,医院不仅要防范他们出现意外,更重要的还应治疗。众所周知,精神疾患更多是种"心理"疾患。"心病还需心来治。"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主动与患者接触交谈 ,尊重患者人格,关心和体贴患者,让患者感到被关爱、被尊重,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多找家属勾通了解、多与患者细心交谈等等,努力摸清患者致病诱因,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治疗措施(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治疗措施)。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应多用真心、多花时间、多付耐心对待患者。唯其如此,医院才能不仅在更高层面促进安全,而且能更好地取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德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的特征及干预[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8(2):142.
[2]田祖恩,于庆波,王萍,等.160 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暴力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