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官方网站投稿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7-03 14:42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学者提出的假说较多,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及行为障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据统计,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学者提出的假说较多,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及行为障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据统计,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
[摘要]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疗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07%和76.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7,P = 0.571)。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P = 0.00)。 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关键词]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官方网站,帕利哌酮缓释片,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精神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位居首位。精神分裂症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两大类。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改善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却无能为力,同时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组胺受体亦产生阻滞功能,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上述缺陷,各研究机构们相继开发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5-hydroxy trptamine receptor)有较强的作用,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已研发到第2代。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展示出优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诸多优势,如具有减少复发的特点、安全性更高,因此逐步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体内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帕利哌酮缓释片[1]是2006年12月20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的又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于2009年2月14日在我国上市,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2-4]提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且较少引起嗜睡、肝功能异常及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进行比较,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version 3,CCMD-3)[5]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60分。排除标准:(1) 乙醇、药物滥用或依赖者;(2)脑、肺、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者;(3)近2周内使用短效抗精神病药及4周内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者;(4)病史资料缺失严重;(5)患者家属不配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组43例,男20例,女23 例,年龄18~65岁,平均(39.2±6.9)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9±5.5)年,住院次数平均(2.6±1.6)次;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18~61岁,平均(38.8±7.1)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7.5±5.3)年,住院次数平均(2.7±1.5)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均P
上一篇:检验医学与临床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篇:中国当代医药投稿妇产科论文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