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杂志社投稿
发布时间:2014-05-04 16:38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浏览:1次加入收藏
《北京中医药》 (原《北京中医》)是具有北京特色并面向全国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由北京中医学会主办,为北京市地方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以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医药企业和国家主管机关管理人员为主。 本刊办刊宗
《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是具有北京特色并面向全国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由北京中医学会主办,为北京市地方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以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医药企业和国家主管机关管理人员为主。
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突出北京地区中医药特色,重视并发挥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前沿科技和临床应用成果,关注重大科技问题和理论研究创新,结合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水平及实际工作需要,鼓励学术争鸣,引导并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知网,万方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开设了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学术争鸣、文献综述、讲座、短篇报道、医史研究、病案讨论、学术讨论侧记等栏目。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主管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国际刊号ISSN:1674-1307
国内刊号CN:11-5635/R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北京中医
现用刊名:北京中医药
创刊时间:1982
【投稿须知】
1.文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文字宜准确、精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来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正文用1、1.1、1.1.1划分标题层次。为便于检索和国际间交流,来稿必须附中、英文文题,文题力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主题,中文一般不超过20个字,文题目中不能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并提供通讯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3.摘要:文稿须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尽量提供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的英文摘要。临床研究等论著类稿件采用目的、方法、结果(应包括主要数据)、结论结构式摘要;述评、综述类稿件可采用报道式摘要。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4.关键词:标注3~5个中文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并标注与之对应的英文。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文关键词。
5.医学名词术语: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中西药名以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得使用商品名。中药请用常用名称,草药要注明拉丁学名;中药处方中的用量单位全部用g表示(引用古文文献时除外);中医名词术语按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缩略语使用可参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医学缩略语词典》,在首次出现时应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二者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
6.图表:文稿中的图、表力求少而精,尽量避免图表与文字重复。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要求重点突出,主谓分明,结构完整,有自明性。每个表应有序号和表题,表头由主语横标目和谓语纵标目组成,表明表格内的项目。表中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所有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统计处理注明所用统计方法,显著性检验结果以*P<0.05、**P<0.01表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5:7。如确属必须刊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X线照片需有标志性部位,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与比例尺同时拍照,人体照片只需显示能确定人体部分的必要部位。图片不可粘贴、钉别,以免污染或折损。
7.数字: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地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56123.4783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可省略,如10%~20%不可写为10-20%;(80.9±8.6)%不可写为80.9%±8.6%。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应写为3mm×4mm×5mm,不可写为3×4×5mm3。
8.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一律实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根据有关规定,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9.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如,①样本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用英文小写;②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③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④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⑤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⑥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⑦概率用英文大写P(P之前应有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9.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与文稿内容密切有关的近5年主要文献为主,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并请注意引用《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杂志文献,宜精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年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并与原文(包括文字和所表达的原意)核对无误,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文献应在文中引用处按引用顺序于右上角码[]注明,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文献中的作者1~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英文文献加“,etal”。文末参考文献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具体可参考《北京中医药》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用。举例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引文起页-止页.
例[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7):389-392.
[2]MARSHALLJC,COOKDJ,CHRISTOUNV,etal.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core:areliabledescriptorofacomplexclinicaloutcome[J].CritCareMed,1995,23(10):1638-1652.
(2)专著: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次(第1版可略去).出版地:出版者,年:引文起页-止页.
例[1]张有生.肛肠科手册[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66-81.
[2]昂温G.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纸质来稿格式:请用A4纸、4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印。上、下角标符号及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数字、图表等须核对无误。
【杂志范例】
2013年第10期目录
(F0002)北京太洋树康中药饮片厂无
(F0003)首届回医药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无
述评
(723)“认祖寻根”是培育、构建经络医学理论的源泉和坚实的基础王居易
名院名科名医专栏
(728)传承金世元学术思想开展北京中药资源研究刘长利罗容王秀娟
无
(730)《北京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无
名院名科名医专栏
(731)谱效相关分析方法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潘学强黄菊英龚慕辛卢旭然赵青舟
(736)钱英治疗黄疸学术思想探究杜宇琼车念聪孙凤霞张秋云
(738)高忠英辨证论治月经不调临床经验王秀娟赵宇昊康学
(741)滋阴通下药对硫代乙酰胺致肝损伤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高连印车念聪张秋云付修文杜宇琼
(744)周耀庭治疗肿瘤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李明周耀庭(指导)
(746)方剂学剂型变化理论探讨徐大鹏李明王蕾齐放赵宇昊
临床研究
(748)严季澜辨治高血压病证型分析和用药规律研究赵健李平严季澜(指导)
(752)丹参类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姚红宇赵军邢汉前王开利刘俊微颜丽金晶舒惠荃
(757)精神疾病中医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朱艳艳张淑萍阮学平
学验传承
(760)孙桂芝治疗肿瘤“处方有制、复方多法”的临床经验吴洁周宇孙桂芝(指导)
(762)林洪生运用玉屏风散预防肺癌气虚外感经验总结张玉人董倩林洪生(指导)
学术探讨
(764)中医理论在中医心理学人格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汪卫东吕学玉杜辉李桂侠李世通
(767)从肾虚血瘀论治强直眭脊柱炎姜楠刘梦玉刘宏潇张羽冯兴华(指导)
(769)中医学“神”理论探讨孔令彪江琪李颖
(771)“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孟笑男姜楠於堃王居易(指导)
(773)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主病区别新解王红民王居易(指导)
临证纵横
(775)温胆宁心颗粒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李桂侠刘艳娇洪兰赵阳林颖娜王芳李涛黄艳影王亚娜汪卫东
(777)实体瘤化疗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张吉史学祝秀丹王焕民秦红
(780)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急性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高金辉钮晓红
(782)栀子清肝汤加减治疗神经性皮炎78例疗效观察王同庆
上一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
下一篇: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社投稿